background
Lomanj

** 屋村資料 **

高超道政府廉租屋村 政府廉租屋 - 來源 政府廉租屋 - 命名
政府廉租屋 - 命名
高超道政府廉租屋邨、元洲街政府廉租屋邨、山谷道政府廉租屋邨、甚麼甚麼政府廉租屋邨,總叫人覺得這些村名十分「長氣」。為什麼在六二至七三年間落成的政府廉租屋邨,在其正式村名之中,一定要寫齊「政府廉租屋邨」六個字而不能簡稱為「邨」?又為什麼有些以街道名命名的村,其村名入面一定要有個「道」字、「街」字?為何不可改寫為「元洲政府廉租屋邨」、「山谷政府廉租屋邨」呢?
在一九六五至六六年間,市政局(負責管理政府廉租屋邨的屋宇建設委員會是它的下屬機構)及一些政府部門(如郵政署及華民政務司署等)曾就政府廉租屋邨的命名問題展開了一場有意思的討論。當中討論其中一點,就是村名之中,寫齊「政府廉租屋邨」六個字的問題。
當時部份徙置區和政府廉租屋邨所用的名字是一樣的,例如既有石硤尾徙置區,亦有石硤尾政府廉租屋邨;既有觀塘徙置區,亦有觀塘政府廉租屋邨。 如果是中文名稱,一般都不會分錯的了,但問題在於英文名稱容易引起混亂,例如觀塘徙置區和觀塘政府廉租屋邨的英文名稱分別為Kwun Tong Resettlement Estate 及 Kwun Tong 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Estate,但是就有居民(包括政府部門)都喜歡用其簡稱,即Kwun Tong Estate,基於兩條村的大廈都是用數目作為座號,所以當時的郵政署也抱怨派信時很麻煩,根本就不知道是指哪一個 Kwun Tong Estate。
基於此一點,一場討論展開了,就是政府廉租屋邨不要再用地區為名,而用就近街道名命名,之後便在村名中不必寫齊「政府廉租屋邨」六字(徙置區依然會用所在地區為名)。當時就有部門倡議,把已落成的觀塘政府廉租屋邨易名為「鯉魚門道村」(無獨有偶,這條村在七三年五月廿八日改名為觀塘(鯉魚門道)村」以配合房委會的成立);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改名為「龍翔道村」;石硤尾政府廉租屋邨則改為「南昌街村」(亦無獨有偶,十數年後興建的澤安村,其初步村名就是南昌街村);長沙灣政府廉租屋邨改為「荔枝角道村」;山谷道政府廉租屋邨改為「山谷道村」。這改名計劃沒有實行,原因何在?原來當時的市政局覺得,當時已落成的政府廉租屋邨差不多全都已入伙,改名會使居民麻煩,而且改名會帶來行政上的不便,如改通訊地址要出憲報、重印信紙及重裝村牌等,而如果居民在寫地址時寫齊「政府廉租屋邨」六個字就根本不會產生混亂。
儘管沒有為那些已入伙的屋村改名,但還是拿了兩條行將興建及落成的政府廉租屋邨做了訂名工作。一個是元洲街政府廉租屋邨(前名又是「長涉灣政府廉租屋邨」(和之前的一個重覆了),未興建樓宇時,是計劃建一個名
「長沙灣」的徙置區),這條村為永隆街、興華街、長沙灣道及元州街所包圍,最後圈定用元州街為邨名(因為要用街名,所以村名之中連個街字也要。)。而另一個則是高超道政府廉租屋邨(初名為「油塘灣政府廉租屋邨」,後因為和油塘徙置區重名而改名)。
Lomanj